第169章 科举-《大秦:子婴的逆袭》
第(2/3)页
英布等人都明白,楚国将士和大秦将士不一样,他们打仗依靠的大都是对项羽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阴谋诡计这些事在楚国将士这起到的作用相对还是少那么一点点的。
果然,项羽这么一出现, 本来有点茫然的楚国将士有来了劲头了, 就好像明天就算让他们去攻打函谷关,他们也是会悍不畏死的冲锋一样。
检查完了兵营之后,项羽破天荒的把楚国的文臣武将都集中在了一起,几乎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处理楚国的政务,楚国文武们原本悬着的心也才算是从范增死去的阴影中稍微走出来了一点,又有了跟大秦抗衡的信心了。
项羽这边是振作起来了,但他在楚国所实行的这一系列的制度却还依旧是之前战国时期的那一套,换句话说,除了麾下的将士们的确具备着一些战斗力之外,项羽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张良埋头苦干几乎是不眠不休几天之后,大秦科举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了。
其实大秦在战国时期,想要做官的方法也相对简单不少,那就是军功就与劳考相结合。入仕靠军功,而升迁则靠劳绩。
在子婴看来,在战争时期这样的方式是无可厚非的,而对军功的推崇也的确让大秦的军力在短期内就提升到了凌驾于其他六国的地步。
但是到了吕不韦为相前到为相初期, 大秦则开始采用官吏世袭制,只有少数情况是一些贵族和官吏荐举提拔人才。
这样的选官方式在子婴看来就有点扯淡了, 大秦的官场在他登基的时候就几乎已经变成了世袭制和过家家一样的存在了, 所以他登基以来除了自己选择的官吏之外没有给大秦的朝堂上添置任何一个关系户,被他踢出去的人却是不少。
子婴之所以让大秦的朝堂上留着这么多的空闲位置,就是方便他通过科举这样相对公平的方式引进一些年轻的人才。
这样的空闲也显然不会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就被填补完全,子婴对于大秦朝堂的改造是个漫长的过程,虽然他对于大秦的改造有着急切的心情,但真正操作起来却显然不是这么回事了。
按照秦律上的官方说法,大秦都入仕之途分为六个途径,即保举、军功、客、吏道、通法、征士。
要是从字面上看,倒是给了不少人机会,但是子婴和张良这样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机会显然都是给贵族的,这六个途径除了军功是拿命换来的,平民百姓稍微有点机会之外,其他的五个显然是跟黔首无缘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