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园中之园,计中之计-《乱清》


    第(3/3)页

    微微一顿,“谐趣园什么样的格局、光景,你一定是清清楚楚的——你以为如何呢?”

    关卓凡心中一动,“谐趣园?”

    “是啊!”慈安又把话头接了过去,“颐和园太大了,搬进来这么久,前两天,我们姐儿俩才第一次去了谐趣园——哎哟!还真没想到,那儿,还真正是个好地方!”

    微微一顿,“别的不说,就说那个‘就云楼’,真的是楼如其名——周边儿真的是有云气的!这个‘就云楼’——哎,不说就云楼了,其实,整个谐趣园,都大致是起在平地上的,又不是起在多高的山上,哪儿来的云气呢?真正……神奇!”

    “是啊!”慈禧接口,“还有,从园子外头看——我说的是谐趣园——‘就云楼’只有一层,进了园子,扭头一看,哟,这个‘就云楼’,原来有两层的?——有趣的很!”

    清漪园时代,谐趣园名“惠山园”,高宗御制《惠山园八景诗序》:“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赐题曰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春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一亭一径,足谐其趣。”

    嘉庆之时,惠山园大修,仁宗乃据高宗“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之说,易“惠山园”为“谐趣园”。

    谐趣园有两大特点:

    第一,谐趣园是颐和园中真正的、也是唯一的“园中之园”,虽然不算很大,但自身便构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诸要素齐备的园林格局。

    第二,惠山园——谐趣园既是仿江苏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便大异其趣于颐和园的北方皇家园林风格,乃是地地道道的江南园林的路数,以水为主,堂、楼、斋、轩、亭、榭,皆临水而建,彼此之间,以游廊串联,又有石桥架于水面,加上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田田多少,一入谐趣园,便恍惚到了江南水乡。

    至于叫慈安大惊小怪的“就云楼”的“云气”,来自于其北侧的“玉琴峡”——一条用假山石砌成的“峡谷”,谐趣园里的水,就是经过这条“峡谷”,自万寿山北麓的后湖引了进来的。湖水在“玉琴峡”中流过,怪石嶙峋的复杂地形,以及阴晴风雨的天时变幻,生成了山岚水汽,使得南侧的“就云楼”有了云雾环绕的感觉,因此得名“就云”。

    慈禧说的“园子外头看,‘就云楼’只有一层;进了园子看,‘就云楼’原有两层”,则是因为,谐趣园位于万寿山的东南麓,那一带的地势,由西北而东南逐渐降低,谐趣园本身的地势,要比“外头”略低些,建筑师便利用了这一点,做出了一个“外一层、内两层”的有趣的视觉差——从园外看,只能看到“就云楼”的上一层。

    需要说明的是,“就云楼”是清漪园时期的名字,原时空,颐和园于光绪年间重建,“就云楼”易名“瞩新楼”,取“瞩目一新”之意,不过,在本时空,关卓凡还是觉得,“就云”二字,更恰如其分些,因此,就保留了“就云楼”的名字。

    当然了,原时空,时至二十一世纪,“玉琴峡”的水,是早已干涸了,“云气”什么的,早已杳无踪影,谐趣园里的水,早已无关后湖的事儿了。

    惜哉。

    所以,我要在本时空,真正恢复清漪园——颐和园的神韵!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