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六爷,”宝鋆说道,“我替朝廷管了几年荷包,有一点,要比一般人看的更加清楚些——” 微微一顿,加重了语气,“轩军太贵了!” “太贵了?” “是,太贵了!”宝鋆说道,“别的不说,你想一想,一个大头兵,一个月的军饷,绿营是多少?勇营是多少?旗营是多少?轩军又是多少?” 恭王目光一跳,“啊……” 过了片刻,缓缓点头,“佩蘅,你这个看法,道常人之不能道——我就从来没这么想过——实在是见的深了!” 微微一顿,“确实——一时半会儿的,他没办法再扩军了!” “不过,六爷,”宝鋆说道,“也只是‘一时半会儿’而已——三、五载之后,洋务、关税上的收入,愈来愈多,到时候,再扩个三、五万飞钱,大约也就有了;再过个三、五载,钱再多些,再扩个三、五万——” 顿了顿,“假以时日,他的轩军,总用‘够用’的那一天!” 恭王盯着宝鋆,“‘够用’?够什么用呢?你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宝鋆避开恭王的目光,用嬉笑的语气说道,“没啥!我就是随口一说——哎,不过,有些事儿,要么不办;办的话,可得趁早!——三、五载之后,物是人非、时移势易喽!” 恭王收回视线,垂下眼帘,端起茶,慢慢儿的抿着。 过了一会儿,放下茶碗,轻轻的叹了口气,“佩蘅,这个心结,你始终解不开——唉!” 宝鋆没接恭王的话头,好像自言自语似的,“有时候,我会想,同法国人的这一仗,如果打赢了,没什么可说的——不管是谁,都该死心了!” 顿了一顿,“可是,如果打输了呢?——输赢之数,就是六爷你,都不敢轻估啊!” “嗒”的一声,恭王将茶碗往桌子上一搁,“佩蘅,你最好盼着这一仗打赢!” 宝鋆看了恭王一眼,心里不由微微一滞,对方的脸,已经板的没有一丝笑容了。 “佩蘅,”恭王缓缓说道,“咱们两个,都是从庚申那场大祸中走过来的人——那是咱们大清的靖康之耻!创巨痛深,时迄今日,不曾稍减!” 顿一顿,“于公,我是国家亲王;于私,我是爱新觉罗氏子孙!于公,为国家社稷修大怨;于私,为祖宗父兄报大仇——不管于公于私,我都得盼着,这场仗,打赢!” 宝鋆心头一颤。 恭王微微放缓了语气,“我如是,想来,佩蘅,你亦如是。” 宝鋆不吭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