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钓鱼台国宾馆-《乱清》


    第(2/3)页

    他咳嗽了两声,放下茶碗,用手指点了点宝燏,“这个话,你就搁在我这儿好了,千万别拿到外头去说,不然,人家听了——”

    说着,收回手,指了指自己的头,“以为你这里头坏掉了!”

    顿了顿,毫不掩饰脸上讥讽的笑容,“内务府的人日子过的苦?——果真如此,天底下就没有甜日子了!”

    宝燏急道:“我说的是真话!内务府的日子好过,那是以前!自从这位上了台——”

    说到这儿,伸出一个巴掌,大拇指和小指勾曲起,中间三指竖起,“内务府的日子,就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宝鋆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宝燏还待说话,宝鋆做了个“禁言”的手势,然后平静的说道:“天时冷了,花厅地方大、寒气重,换个地方说话——去书房吧!”

    宝燏愣了一愣,随即明白了老哥的意思,不由大喜:有门儿!

    进了书房,落座,重新上茶。

    侍女一退出房去,宝燏迫不及待的说道,“大哥,‘国宾馆’的事儿,你是晓得的吧?”

    宝鋆皱了皱眉,过了一会儿,确定侍女走开了,才说道:“你是说……钓鱼台?”

    “是啊。”

    宝鋆点了点头,“嗯,我晓得。”

    “国宾馆”是一件“新鲜事物”。

    以前,对于“天朝”来说,只有“贡使”,没有什么“国宾”。“贡使”来朝,统统塞到“四夷馆”去住;而既无国宾,便不需要什么“国宾馆”。

    这套嗑,唠了两千多年,时至今日,终于唠不下去了。

    中外交通、华洋往来,日益频繁,除了普通商人和外交使节,终于有更高级别的洋人进入中国了——譬如,之前的“美利坚访华代表团”。

    一、两个“更高级别”的洋人,还可以请他去本国的公使馆挤挤,一、两百人,如之奈何?

    譬如,“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拢共两百余人,一个小小的美国公使馆,就算两、三个人摞一块儿,也是塞不下的。更何况,“代表团”中,“副国主”以下,尽为大军机、大将军、尚书、提督一类的大官,如此委屈贵宾,岂是待客之道?

    接待“美利坚访华代表团”那一次,是将客人分散到各闲置的王公府邸之中,这样做,住是住的舒服了,可是,对于整个代表团来说,活动起来,未免大不方便,因此,“分散接待”,只是条权宜之计,只能偶一为之。
    第(2/3)页